第(1/3)页 法兰西这次输的有多惨,看看拿破仑的位置就知道了。 他一口气从距离维也纳只有十二公里的多瑙河以南,跑到了四百公里外的慕尼黑才停下来。 差不多十万大军跟随拿破仑东征,最后回到慕尼黑的只有三万多人,光是准将以上的军官就战死了二十四人,占全部将官的三成还多。 当然,不是剩下的七万多法军都没了,而是其中很大一部分跑散了,也有些脱离安西军的追击后,就选择在重要城镇据险而守,稍微屏障一下他们的皇帝拿破仑。 1809年,7月22日。 法军和奥军再次于慕尼黑以东七十公里左右瓦尔德克莱堡发生战斗,不过并不激烈。 卡尔大公指挥的奥军六万多人加上七千夏藩军,与拿破仑亲自指挥的两万法军和三万莱茵邦联军,根本就没有发生十几万人全军压上的战斗。 实际上也就双方的前锋一万多人打了打,各损失千把人后,奥军就主动选择了后退。 原因很简单,奥军没有弹药了,目前奥军的火药,人均只有两小袋,最多能打三十发,炮弹全军不到一千发。 在上一次反法同盟的奥斯特里茨战役惨败后,奥军不但赔了巨额军费,军队还被限制在六万人的规模。 这六万人,可不是说双方签个字就了事的,而是要检查装备,拆除兵工厂的。 也就是说,奥斯特里茨战役后,奥地利的兵工能力被极大削弱,大部分车床都被拉到法兰西去了。 同时由于大陆政策的封锁,英格兰的补给根本就运不进来,奥地利想要在其他地方补充,也补充不到。 当然法军也打不动了,拿破仑在亲临瓦尔德克莱堡之前,阿斯佩恩-艾斯林之战的统计也出来了。 法军战死九千六百多人,其中被安西军突袭的这一战尤其惨重,拉纳元帅和圣伊莱尔将军战死,圣伊莱尔师三千多人几乎全军覆没。 虽然这不是老近卫军,但也是老兵居多的法兰西帝国精锐,他们的损失,根本不是短时间能补得回来的。 除了战死外,伤员陆续死亡超过一万五千人,还有差不多同样数目伤兵被奥军俘虏,想来也基本不会活下来多少。 这也是这个时代伤亡一起统计的原因。 就这医疗水平和投入,哪怕被铅弹一发打在腿上,活下来的概率也不到一半。 至于打中胸腹,基本就是十死无生,很多时候,受伤就等于死亡。 “奥地利人的损失也很大,看起来死伤只有法兰西人的一半,差不多两万人,但这两万人中,大部分都是奥地利军队的精锐。” “我看他们主要是没有军火了,要是两百年前,披甲持刀就能战,现在可不行,没了火药军队就打不了仗。” “军火不说,我看奥地利人快没有粮食了,他们征召了十二万人上战场,此外还有三四万不上战场的民夫。 可全奥地利现在也就九百万人左右,肯定不到一千万,马上就是他们的秋收季,这些士兵再不回去,粮食就要烂在地里面了。” 隔着大约四五公里,安西军的将官们在一个山坡上拿着望远镜观察战场,嘴里做着各种分析,完全没有上去帮奥地利人一把的意思。 “大王,咱们真的不参战了吗?”夏藩左卫指挥使鲍友信觉得有些可惜,这时候安西军再冲上去的话,是很有可能击败法军的。 李兴泰闻言摆了摆手,“为他人火中取栗的事,我是不会做的。 况且兵凶战危,我们也不是百分百就有把握,万一再折一些儿郎就不划算了。” “这两万儿郎随我西征数千里,已经十成中去了快一成,且如今大家战功立了,钱财马上也到手了,正该回去和家人团聚享乐,不能让他们在无关紧要的战斗中白白牺牲。” “大王体恤下属,真是末将等的福分啊!”一群军官听李兴泰这么说,立刻就高兴了起来。 这就是安西军很多人愿意在李兴泰麾下出死力的原因。 也是李兴泰喜欢出奇,还次次能成功的原因,他是真把身边的兵将当生死兄弟来对待的。 “告诉法兰西人,我要的五千男奴,五千女奴,一个小时后送到那边那个废弃的城堡附近,晚一分钟,我安西儿郎就直插慕尼黑,要他拿破仑好看!” 原来李兴泰不去打法军其实也有幕后交易的,拿破仑让人来求和,声称只要安西军不参战,他愿意给一百万法郎,差不多就是十四万银元的好处。 不过李兴泰不要钱,安西地广人稀,市场经济不是很活跃,从本土运来的东西贵的不像话,所以十几万银元在本土很值钱,但在安西就一般般了。 所以他要了安西最缺的东西,一万农奴,男女各半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