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那你觉得,具体该做何产业?” 孙知府身子前倾,显然已经动心。 “北源府山多地少,而山上除了石头就是树,并无矿产也无丝绸瓷器,如何生财?” “北源府山多林深,虽无金银,却有取之不尽的野果野菜。” 面对孙知府的疑惑,苏墨缓缓解释道。 “山货深加工。” “山货?” 闻言,孙知府刚提起的兴致,瞬间落下几分,失望地摇了摇头道。 “本官还以为你有什么惊天妙计,山中野核桃、野菜,谁都能采,谁都能做,毫无独特性可言。” 他指出了最关键的问题。 “况且这些东西,坚果易受潮发霉,野菜更是两三日便腐坏。” “无法长期保存,便无法远销,卖不远就卖不上价,只能在本地烂大街。” “这如何能成产业?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。” 听到这话,苏墨不慌不忙的从怀中,掏出几张写满了字的纸,双手奉上,神色郑重道。 “座师请看,学生此前在一本残破的古籍中,偶然见过一套山货加工的独家手法。” “而其中内容,便可解座师所言这些难题。” 孙知府狐疑地接过,借着烛光看去。 纸上密密麻麻,记录得极为详细,字迹工整,条理清晰。 选材篇:需挑颗粒饱满、无虫蛀的果实…… 处理篇:坚果并非直接炒制,而是先用饱和盐水浸泡三个时辰…… 储存篇:用特制的陶瓮,分层铺上经过炒制的干草木灰密封…… 这些都是苏墨前世的保鲜常识。 此刻,被他巧妙地伪装成古籍,完美解决了知府的疑虑。 孙知府逐页翻看,越看越惊,再次与苏墨商讨起来。 而苏墨提出的各村设代收点,由里正负责初选,官府统一车队收购加工、按品级定价,次充好者罚等管理细节,更是让孙知府赞叹不已。 孙知府的手微微颤抖。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北源府,漫山遍野的山货变成了一车车的银子。 看到了百姓感恩戴德的笑脸,更看到了自己奏折上,那浓墨重彩的一笔政绩! 不仅能让百姓增收,还能为府衙创收,更是为自己攒下了一笔,足以敲开京城大门的资本! 孙知府合上纸张,深吸了一口气,努力平复着激荡的心情。 许久,孙知府缓缓抬起头。 “苏墨。” “你为北源府献此良策,甚至不惜拿出这等秘方,这份年礼,太重了。” “说吧,你有何条件?” 孙知府将那几张纸轻轻拍在桌上,开门见山的说道。 “你是想让本官在牢里关照陈家?还是想借本官的手,去对付丁家?亦或是有其他的诉求?” 第(3/3)页